江西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6)
时间:2019-05-13 12: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5.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拐卖、性侵害、遗弃、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大力开展青少年禁毒工作,依法惩处涉及青少年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涉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 (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发展目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成长环境进一步净化。形成比较完善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格局,建立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涉罪青少年进行教育矫治的有效机制,全省青少年涉案涉罪数据逐步下降。 发展措施: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青少年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在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配备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积极发展壮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注重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大力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2.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清理和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加强对影视节目的审查,强化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监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开办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彩票专营场所等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名家宣讲、课外辅导、推荐优秀读物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远离文化垃圾,与优秀文化相伴成长。净化网络空间,完善网络文化、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网络视听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网络涉毒、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进一步规范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照场所。 3.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各级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不断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明确各类群体工作重点,建立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防止青少年脱离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出现不良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 4.加强有不良行为青少年专门教育。建立健全“阳光班级—专门学校—观护基地”一体化教育矫治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工作体系,逐步扩大专门教育覆盖面。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入学渠道,将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和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送至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水平。到2020年,全省较大的设区市均建成专门学校;其他设区市采取自建学校、联合办学、异地就学等方式,将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送至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 5.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设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执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起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分类矫治等特殊保护制度。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养和其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 (十)青年社会保障 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发展措施: 1.加强对残疾青年的关心关爱和扶持保障。健全完善残疾青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残疾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免费教育。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机构免费或优惠向残疾青年开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让更多的残疾青年享受基本康复服务,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建立完善残疾青年创业孵化机制,落实相关政策,扶持残疾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残疾青年创业就业。推动残疾青年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拓宽残疾青年和残疾青年组织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残疾青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大力开展面向残疾青年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围绕日常照料、就业支持、支教助学、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方面广泛开展助残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2.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促使其回归家庭,有针对性地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家庭困难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提供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帮助。加大临时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解决包括进城务工青年在内的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扩大在职青年失业、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和统筹层次,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缓解青年职工、青年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青年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切实解决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问题。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为进城务工青年与其未成年子女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助。 三、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