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迪克体育移动版

主页 > 游泳 >

普惠之“难”(2)

北京一家幼教机构的总园长冯惠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她所在区的补贴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可以享受市、区两级财政生均定额补贴,分别为每月1000元和500元,再加上一级园保教费750元/生·月,每个月每生2250元的收入“将将够”。

但冯惠燕也同时表示,这部分测算未考虑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以及师资待遇未来的提升空间。

“按照新的办园标准测算,现在我们幼儿园的教职工工资支出已经占到70%,实际上,再办园只有30%的空间,但是教师将来没有工资上调余地。”冯惠燕坦言。

按照北京市的规定,市级财政支持普惠性幼儿园要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普惠性幼儿园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占保教费收费收入和财政生均定额补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北京市某区教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规定70%的占比,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办园质量,避免因待遇问题导致教师管理混乱,更是为了避免此前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等类似恶性事件的发生。

冯惠燕此前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她告诉记者,5年前他们也曾对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成本做过测算,大体是每月生均费用2500元~2600元左右。“现在随着各种费用的上涨,生均成本肯定也要上浮。”

“幼儿园成本测算是挺不好算的,不是光有人头费和公用支出,还有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等投入,包括维修、大型修缮投入等,这些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冯惠燕告诉记者,幼儿园一般3~5年需要一次小维修,7~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维修。对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贴是否能把这部分补贴跟上,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民办幼儿园的‘挑费’还是很高的,不能跟公办园比。比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后,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摄像头全覆盖,我们集团下属10家幼儿园,光安装摄像头的费用就花费150多万元。”冯惠燕说。

按照现有的规定,除部分民办幼儿园可以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外,绝大部分民办园的支出自负盈亏,而公办园的编制内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由财政负担。

实际上,现有的财政补贴加上保教费,也基本与公办园的支出扯平。

还以北京为例,海淀区一家高校办幼儿园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截止到2018年底,该幼儿园生均成本在2200元/月左右,虽然幼儿园无须承担场地费,编制内教师的工资也由财政发放,但大部分职工是合同制,这部分人员工资需要幼儿园自己负担。

这也就意味着,与公办园办园标准相同的民办幼儿园,在各项支出都需自负盈亏的情况下,生均成本或将远高于2200元/月。

出于办园成本考虑,对更多民办幼儿园来说,转普后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普惠性政策是好的,但是民办园至少收支平衡才能活下去,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房租可能便宜些,补贴也许能够维持平衡。”北京市海淀区一家高端私立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性民办园并非新生事物。

2010年,为解决“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此后,各地开始推进小区配套园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工作。

以北京为例,教育部门通过“招聘”等方式,将一些小区配套幼儿园委托给民办机构,举办成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在接受政府限价的同时,这些幼儿园还享受国资占用费减免等支持政策。2010年,北京市对此类幼儿园的限价是2000元,部分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也就是说,在北京,目前就有两种模式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存。

有幼儿园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前的普惠园都会陆续转成与公办园同等定价、享受财政生均定额补助的普惠园。

质量担忧

“我们已经从2018年9月1日转为普惠性幼儿园。”3月11日,北京英才幼儿园总园——北京海淀区英才幼儿园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该园响应政府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号召,已正式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实施普惠性收费。

据记者了解,转普惠园后,该幼儿园保教费由过去每月4000元左右降为每月750元,与一级一类公办园同等收费标准。同时,按照政策,该园享受市、区两级财政生均补贴。

按照北京市的规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与公办园一致。据了解,目前北京现行(2012年开始实行)的公办园收费标准上限,一级园为750元/月,市级示范幼儿园可上浮20%;二级园、三级园、无级类园每生每月分别为600元、450元、250元。保教费外,伙食费单收。

而同属英才幼儿园的海淀区另外一所民办幼儿园——北京海淀区英才美丽园幼儿园还未转型。

“按照教委的要求,我们幼儿园将于2020年转为普惠园。今年会不会有变化,国家会不会出台新的政策,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北京海淀区英才美丽园幼儿园负责招生的老师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表示,该园是北京一级一类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后,保教费将和公办园一致,从现在的4140元/月·生降为750元/月·生。

“英才(幼儿园)这么多分园,不可能都转为普惠园,只有小区配套幼儿园才是按照国家要求必须转普惠。”上述英才美丽园老师说。

补贴是否能覆盖成本,已经成为民办幼儿园是否转普惠园最担忧的问题,不少幼儿园对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持谨慎观望态度。

而在不少幼儿园看来,这将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理念。

“转普惠后,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一定会发生改变。”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收费每月7000元左右的民办幼儿园招生老师告诉记者,按照现有的课程和师资,政府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转普惠后,一些课程可能就不教了。目前还没有接到教委通知。

她向记者分析称,公办园一般是以主题活动为主,包括区角活动、户外活动、常识课、绘画课等,仅户外活动,公办园每天就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占据了幼儿在园一半左右的时间。而她所在的民办幼儿园,虽然收费高,但课程远多于公办园,有游泳、轮滑、小提琴、绘画、英语、言语认知、艺术等,课程十分丰富。

她还坦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都是百花齐放的,就看家长怎么选择。从收益来讲,肯定是民办园收益比较高。“没有收益,老板也不会开。现在幼儿园每年的大型维修、人员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对此担忧,北京某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了不同看法:“幼儿园肯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补贴政策都是上过会研究的。”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达了现实估计:“转普惠后,教委还是会要求幼儿园按照公办园的标准、五大领域进行基本教学,包括教师配备、课程安排等,但其他的兴趣班、额外的课程可能会因为成本原因有所减少。”

而事实上,据记者了解,部分转普惠的幼儿园,通过课内举办兴趣班的方式,基本维持原价格。

“他们还是希望招收以前家长群体的孩子,不想让人家有印象觉得自己是普惠园了。”北京一位幼儿园园长向记者坦言。

而也有的幼儿园砍掉了各种兴趣班,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得已利用周末带着孩子上课外班,叫苦不迭。

“很多家长不了解,以为降费就是好的,但是家长看不到成本带来的影响,转普惠性幼儿园后孩子到底能受益多少现在都说不好。”上述双语幼儿园教师向记者表示。

她还向记者透露,有些收费在每月1万元左右的国际幼儿园,每个班配备外教,转普惠后入不敷出,外教被停掉。

杨志彬认为,收费高低不是评判是否普惠的唯一标准,收费要与成本和办园质量挂钩。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