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投杯”重庆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首个“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启动(3)
时间:2019-04-18 13: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根据《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我市计划利用2018—2020 年,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92 个。其中:2018年已建成投用了江北大水井体育文化社区公园、两江新区复兴场体育文化公园、巴南区炒油场体育文化公园和南岸区仰天窝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等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019年计划建成2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新开工4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后将惠及200万主城市民。 (三)建设、运营和管护情况 为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运营和管护,市体育局参与编制《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运营导则》和《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管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运营和管护要求和标准,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更好服务市民奠定了制度保障。 三、健身步道 (一)背景 健身步道投资少,见效快,承载力强,容量大,是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户外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国家标准委于2018年联合研究制定了《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实施“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委《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市体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2个市级部门联合出台了《重庆市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并初步编制了《重庆市健身步道概念规划》,计划在2020年前,原则上在每个区县(自治县)完成300公里左右健身步道的选线、规划和建设实施工作,在全市建成1万公里健身步道。 (二)现状情况 据各区县(自治县)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健身步道4768公里,主城区835公里,其他区县3933公里。 1.主城区:渝中区16公里、沙坪坝区160公里、九龙坡区187公里、江北区101公里、南岸区35公里、大渡口区23公里、北碚区110公里、巴南区123公里、渝北区81公里; 2.其他区县:潼南区10公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96公里、南川区175公里、江津区134公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1公里、永川区362公里、奉节县33公里、丰都县40公里、长寿区76公里、武隆区6公里、万盛经开区638公里、巫山县55公里、城口县279公里、巫溪县62公里、忠县129公里、黔江区73公里、梁平区85公里、铜梁区247公里、云阳县38公里、开州区99公里、荣昌区275公里、綦江区39公里、合川区100公里、大足区254公里、璧山区129公里、涪陵区102公里、万州区108公里、垫江县150公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8公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89公里。 3.各区县(自治性)骑行道和其他步道现状较少,健走步道和登山步道主要依托城市绿化、步行道路、观光公园和体育运动中心建设。 (三)规划情况 根据《重庆市健身步道概念规划》,各区县(自治县)共规划健身步道9330公里,其中:登山步道3077公里,健走步道3687公里,骑行道2335公里,其他步道231公里。总计划投资42.91亿。 (四)制度建设情况 为支持和引导区县(自治县)建设全民健身步道,市体育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重庆市全民健身登山步道资助管理办法》,对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相关建设和配置要求规划建设且完全免费对外开放的登山道、健走道、骑行道等健身步道,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给予资助。具体补助标准为:各区县(自治县)每建成3—10公里健身步道,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每建成11—30公里健身步道,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每超过30公里的健身步道,按前述标准累计递增计算资助。 【编辑:成展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