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迪克体育移动版

主页 > 网球 >

首钢搬走后,留下的遗产有了新生命(2)

当时,虽然北京申冬奥成功,但是冰上项目在中国仍然小众,刘博强和同事根本不知道制冰是什么。包括刘博强在内只有6个人报名,随后在首都体育馆集中培训两个月。由于体育馆条件有限,他们多数时候要在场边观摩扫冰。培训结束后,大家回到服务公司继续原来的工作。刘博强出于兴趣,仍然会抽出周末时间跑到首都体育馆向师傅们请教。

2018年6月22日,位于首钢园区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启用。刘博强一直不间断练习制冰,基础最好,很快从服务公司被调到首钢冬训中心的冰壶馆,跟随来自加拿大的顶级制冰师学习技术。近两年,冰上运动在国内开始受到追捧。国内专业制冰师不多,刘博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有一点他不用怀疑——由于冬奥会开始接触制冰,给他人生中带来一次重要机遇。

刘博强工作所在的冬训中心,是在冬奥组委入驻后首钢改造的项目。2017年2月,首钢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关于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按照协议要求,首钢要利用废旧厂房改建成国家队训练基地,保障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11支国家队45个小项的训练需求。

2017年4月,在精煤车间和运煤车站内,国家冬季训练中心工程开始改建,涵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四块冰”,同时建设的还有网球馆、运动员酒店式公寓等配套设施。设计者除了按照冬奥会标准建设外,同样要兼顾工业遗产的保护。

  

首钢冬训中心冰壶馆,国家队选手正在训练。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除了为冬奥会提供训练场地,首钢也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这是唯一一个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雪上项目举办地。2022年将有4块金牌在这里产生,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建设,赛后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

实际上,首钢在体育领域原本就有很大优势。旗下的首钢男篮、女篮在业内都是专业强队,奥运冠军丁宁是首钢女子乒乓球队的主力球员。同时,首钢还坐拥首钢篮球中心、首钢体育大厦、社区俱乐部等资源。

冬奥会推动了首钢体育产业的布局,让首钢园区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上述《协议》提到,首钢未来要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体育总部基地,争取体育产业自贸区专项政策等。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曾介绍,冬奥会过后,首钢园区将会是北京西部的冰上运动聚集区。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018年11月23日晚,奔驰新车发布会在首钢举办,数百人见证了一次特别的展示。

原本用来炼铁的三高炉外部被灯光打得通红,蓝色光柱穿插其中。在三高炉内部,人们置身于主体高炉、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工业构筑物之间,新车以环绕高炉内二层一周的方式登场。伴随着炫酷的灯光和动感的音乐,身处其中的人能充分感受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的碰撞。

不少场地已经开始承接商业活动和体育赛事。除了三高炉,“四块冰”承接了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KHL大陆冰球联赛、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积分赛等。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工厂搬迁,原来的工业用地如何更新成了这些工厂面临的问题,首钢在这方面成为引领者。

刘伯英长期关注工业遗产改造,在他看来,很多地方产能升级后都会留下厂房和工业构筑物,全部拆除是一种浪费,从资源保护、生态环保上也不科学,从历史文化传承上更应该予以保留并找到新用途。他认为冬奥组委的入驻,激发了场地的活力,带动了首钢园区的转型发展。

幸运的首钢赶上了大事件的契机,就像原江南造船厂老厂区赶上了上海世博会,摇身一变成为江南造船博览馆。但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机会,刘伯英认为,其他工业区完全可以跟城市新功能、新需求结合,比如改造成体育馆、学校、剧场、酒店、文化中心等。

“这是工业遗产很重要的特点,它不像故宫,只能做博物馆和参观。它是活态的、可以使用的,要在使用中保护和展示它。”刘伯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