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会忘却!(3)
时间:2019-04-04 18: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大胡庄战斗激烈而悲壮,二连83名战士与八倍于己的日伪军激战7小时,毙敌150多人,除小战士刘本成被毒气熏昏后倒在战友的遗体下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其中一位名叫“大勇子”的当地青年,与战斗前一天才加入连队“打鬼子”,发了新的军装都还没舍得穿。战斗结束后,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烈士们的遗骸掩埋在村北的义地里。 纪念馆里,电视录像播放着2012年烈士遗骨发掘现场的影像。影像中,烈士们的遗骨大部分保存完整,均为两三具一处。他们有的平躺,有的侧卧,有的蜷曲着身体,有的张大嘴巴,还有一具遗骨双手压着自己的颈部。有的遗骸的腿骨部分还呈暗红色,完全验证了当时敌人使用毒气弹的说法。烈士的体内还发现了大量的弹片和子弹,有的遗骨的手还压在中弹的部位……“被发掘出来的烈士遗骨,就合葬在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后方,供后人瞻仰。”苏嘴镇茭陵片区民政干事赵成娣介绍。弹片、子弹等物品,则陈列在纪念馆展柜中。除此之外,纪念馆还陈列着一些武器碎片。据了解,这些碎片并不是在烈士遗骨发掘现场找到的。这一点也印证了刘本成曾经的回忆:在弹尽粮绝之后,战士们将手中的武器一一拆解,有的扔进水塘、有的扔进猪圈里,不让任何一件武器落入敌人之手。 烈士陵园中的纪念碑之后,是英烈们的合葬墓。在本该刻写着英烈姓名的地方,镶嵌着一颗颗红色的五角星。“当时战斗非常壮烈,再加上战乱和年代久远,所留资料有限,很多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赵成娣介绍。为了告慰英烈,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同区民政、双拥、宣传等部门一起,组建烈士寻亲队,从大胡庄连的史料查起,多次出省寻亲,最终找到21份与大胡庄战斗时间、地点、所在部队相似的烈士名单。 刘本成生前资料及书信 大将评价 大胡庄战斗应与刘老庄战斗齐名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与众所周知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黄克诚大将生前曾评价大胡庄战斗“应与淮阴刘老庄战斗齐名”;而时任二十四团团长的胡继成,提起“大胡庄八十二烈士”时也唏嘘不已,回忆说“这样的壮烈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可是,相对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却鲜为人知,新四军战史上少有提及。黄克诚大将晚年的回忆揭开了原委:“大胡庄战斗发生后,当时是我没让宣传。因为我刚把部队带到苏北一个多月,就丢了一个整连,宣传出去对部队士气会有一定影响。”1982年,黄克诚曾对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王阑西同志说,他身经无数次的生死战斗,并没有把大胡庄战斗时刻挂在心上。“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们批斗黄克诚,说他带兵尽打了败仗,在苏北淮安大胡庄丢掉一个连,后来在淮阴刘老庄又丢了一个连。这才使他想起大胡庄战斗,想起烈士们当时连个墓碑也没有。“因此,我黄克诚还要‘感谢’红卫兵们对我的那场批斗。”黄克诚如是说。 为了记住这场绝地之战、正义之战、英雄之战、悲壮之战,告慰把生命和鲜血留在大胡庄的82位抗日烈士英灵,1986年,淮安人民在82位烈士的牺牲处建造了“大胡庄战斗纪念塔”,供当地百姓祭扫。2012年,江苏省民政厅将大胡庄烈士陵园建设列入江苏省“慰烈工程”项目,拨款重建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重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32亩,分为合葬墓、纪念碑、陈列馆和纪念广场。2018年4月3日,大胡庄八十二抗日烈士纪念馆重装开放,以崭新面貌示人。纪念馆内陈列实物、图片、文字等珍贵的史料,集中反映了当时老淮安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纵横驰骋、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谱写的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大胡庄82烈士陵园的纪念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