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迪克体育移动版

主页 > 游泳 >

如何区分章鱼、鱿鱼、墨鱼和乌贼?(2)

  头足纲动物的腕足除了捕食之外,有的还要承担“更重要”的作用。比如玄妙微鳍乌贼,它的雄性第四对腕足又被称为“茎化足”,什么意思呢?“茎”嘛……你们懂得……因为它们没有专门的外生殖器官,所以这对腕足就承担了这个重任……是不是感觉以后无法直视鱿鱼爪了?

  

  4.乌贼目(乌贼)

  

  快速识别:身体短粗胖,足相对较短,体内有白色石灰质的内贝壳(部分耳乌贼没有),身体两侧有比较大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白灼,烧烤,炖豆腐,烤墨鱼干

  


  乌贼和我们日常说是的墨鱼、墨斗鱼其实都是一回事,“乌”和“墨”所反映的都是它逃脱攻击时喜欢喷墨掩护的特性:在乌贼的体内有一个墨囊,在遇到紧急关头的时候,乌贼会喷出大量墨汁,把海水搞浑,自己逃之夭夭。至于“贼”字,那可真是冤枉,其实古人本来就叫它“乌鲗”,传来传去,就成了“乌贼”。

  

  其实,如此狼狈的场景在乌贼的生活在并不常见,绝大多数的时候,它扮演的都是捕猎者的角色。它的皮肤中有一个色素细胞层,里面有很多色素细胞,可以通过神经信号扩张或收缩,肤色就会随之改变,乌贼利用这个特性来让自己隐藏在环境背景中,一旦有大意的猎物经过,乌贼会以很快的速度出击,用腕足紧紧攀住猎物。

  


  努力调整体色,试图和珊瑚礁色彩上融合的乌贼

  

  乌贼和其他几种头足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体内有一个石灰质的内贝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贼骨、海螵蛸,它是由原始的外部贝壳退化而来,在乌贼体内起到支撑身体结构的作用。绝大多数的乌贼都保留有这个特征,但一些体型很小的耳乌贼已经更进一步的将内贝壳彻底退化掉。除此之外,乌贼相较于其他头足动物来说,体型更加短粗胖,有10只腕足(8只短腕足+2只长腕足),这也能把它和鱿鱼、章鱼区分开来。

  

  乌贼的内贝壳——海螵蛸

  

  并非所有乌贼目生物都有内贝壳:体型很小的耳乌贼的海螵蛸已经退化,几乎不可见

  

  5.深海乌贼目

  

  快速识别:体型很小,身上有发光器

  

  常见吃法:此君距离你的餐桌有点远……

  


  深海乌贼目的总共6种,基本都生活中大洋中层或者底层水域。为了在这么漆黑的环境下生活,深海乌贼的身上进化出了发光器,用来吸引那些趋光性的浮游生物向它靠拢。

  

  深海乌贼目分了两个科,一个是深海乌贼科,就是上图这种,长得比较像旋壳乌贼,在身体顶端有两个小小的鳍。还有一科是栉鳍乌贼科,特点就是它的鳍有像梳子一样的齿。当然咯,无论是哪一科,深海乌贼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太罕见了。

  

  6.枪形目 (鱿鱼)

  

  快速识别:体型细长像红缨枪的枪头,有较大的鳍,体内有一片薄薄的透明的内贝壳,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铁板,烧烤,炸鱿鱼圈,炒鱿鱼,鱿鱼丝

  


  枪形目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鱿鱼,也被称为枪乌贼。“枪”是形容它的体型像红缨枪的枪头那般细长,细长的外形的确也是区分鱿鱼和乌贼的一个直观特征。更显着的区别是在体内:和乌贼不同,鱿鱼的内贝壳更进一步的退化,仅剩下一层角质的透明薄片,连支撑身体的功能也没有了,只是作为肌肉的附着物。

  

  枪形目的成员种类很多,各种形态也差异巨大。在枪形目之下,根据眼球外边是否有膜而分成了开眼亚目和闭眼亚目。开眼亚目的眼球完全裸露在外界,这一支里最着名的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王乌贼(大王酸浆鱿),这种超级大鱿鱼可以长到20米长,体重一吨左右,是目前人类所知的现存最大的头足纲生物。这种大鱿鱼只生活在深水水域,抹香鲸为了捕猎这种它,不惜进行极深的潜水,面对抹香鲸这种巨型捕猎者的攻击,大王乌贼并不束手就擒,反而会利用多钩的腕足反击,在许多老年抹香鲸的皮肤上都会发现一道一道的伤痕,就是鲸鱼和大王乌贼搏斗的过程中产生的。

  

  闭眼亚目更为我们熟知,我们常吃的各种鱿鱼大多都是属于这个亚目。在咱们中国海域出产最多的是中国枪乌贼和日本枪乌贼都是闭眼亚目的成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眼球外边还有一层膜保护眼球。

  

  某种闭眼亚目的拟乌贼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