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迪克体育移动版

主页 > 乒乓球 >

【青岛竞技体育史话】小乒乓,大天地(2)

陈梦:199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役中国乒乓球女子国家队运动员。1999年进入青岛市第二体育场开始练习乒乓球。2004年进入山东省体工队;2007年获澳大利亚青年比赛的女团、女单、女双三项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队;2011年世青赛上获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实现了世青赛的大满贯;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苏州公开赛获女单冠军;2014年10月3日,仁川亚运会乒乓球女双冠军;2015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日本公开赛女单冠军。在2017年亚锦赛中,陈梦获得女双冠军。

方博:1992年出生于湖北通城,10岁时来到第二体育场接受乒乓球专业训练。2009年,升入国家一队。同年12月,在第七届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上,方博一人独得男团、男双、混双、男单4块金牌,成为历史上首位世青赛独揽四金的男选手。2010年获得乒超总冠军。2011年获得深圳大运会乒乓男子团体冠军。2013年获得奥地利公开赛男单冠军。2014年获得乒超总冠军。2015年荣获世界杯团体冠军。

梦想从这里起飞

在当今世界乒坛,活跃着一张张为人熟知的青岛面孔,他们要么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要么曾经在青岛训练比赛,总之身上都有着一段抹不掉的岛城记忆。而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青岛市第二体育场。

第二体育场乒乓球队成立于1960年, 1996年成立专业乒乓球队,2000年被国家乒羽中心命名为“2005-2008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 2015年组建成立了山东省乒乓球队青岛训练基地,2017年组建成立青岛市乒乓球队,同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一大批优秀的乒乓球运功员从这里开启了自己的乒乓球运动生涯,迈出了奔向世界乒坛最高峰的第一步。第二体育场乒乓球队经过王泽甫、姜德君、周鹏举、申蓬华、赵仁惠、董熙、周震华、荆涛、宿磊、杨峥等几代教练员们的努力和辛勤培育,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运动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是一支在国内乒坛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运动队。二体乒乓球队注重从基础抓起,培养运动员的兴趣,狠抓队员的基本功训练,一步一步扎实推进。随着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在大力挖掘本土运动员的同时注重引进其他省市优秀的运动员,从而带动了整个项目的训练,使青岛市乒乓球运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乒乓球运动已成为第二体育场的标志性项目。二体乒乓球队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乔云萍、黄大炜、姜华郡、杨晓夫、张继科、方博、陈梦、孔令轩、刘丁硕、孙铭阳等20多名优秀运动员。输送至省级训练单位的运动员达100多人。申蓬华、董熙两位教练分别在2012年和2015年被山东省乒羽中心授予山东省业余训练工作“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由第二体育场培养输送的张继科,曾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团体、单打两枚金牌,并先后取得世锦赛、世界杯的多次冠军,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的多次冠军,是乒乓球历史上最快获得大满贯的运动员,并在2016年第31届巴西奥运会上获得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陈梦曾获得2014年世锦赛团体冠军,亚运会、亚锦赛团体和单打冠军,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团冠军,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女团冠军,还获得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和中国公开赛多次冠军;方博曾获得2015年世界杯团体冠军、2015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单打、双打、混双和团体四枚金牌、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单冠军、2016年马来西亚世锦赛男团冠军。另外,二体乒乓球队还培养出多名裁判员、管理人员以及学校的骨干,为青岛市及山东省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体育场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

奥运冠军的追梦童年

回溯青岛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教练眼中的天之骄子,是对手眼中的大魔王,他是赛场上冷漠无敌的凶猛虎,也偶尔会是睡眼惺忪的小藏獒,他是迷妹眼中的纯爷们,也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他,就是张继科。1995年3月,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张继科来到青岛市第二体育场系统学习乒乓球,师从申蓬华教练。据申教练回忆,他刚到第二体育场打球时就心无旁骛、一丝不苟,不管有没有教练在身边监督,他都能持之以恒地认真练习。不仅如此,张继科对凡是跟体育沾边的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每当外出比赛在宾馆休息时,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体育节目,有时同屋的小队员要看电视剧,两人为此争执不下,最后教练只好把张继科调到自己的房间,让他痛快过瘾地看个够。张继科虽然在打球上具备超常的天赋,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除了正常的日课训练外,张继科还会主动给自己加练,对教练给自己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强化。有一次教练在训练时指出张继科的摆速不够快,他当天就找了一名队员帮他发多球练摆速,之后还专门找到教练打给他看,请教练进行指正。他还特别愿意与高手过招,爱找比自己水平高很多的大龄队员练习,一有空就拉着他们软磨硬泡,和他们“较劲”。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张继科的球技水平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娴熟,以致于后来大龄队员们都很难打赢他了,正如申蓬华教练所说:“他是在战胜一个个比自己水平高的大队员中成长起来的。”

认真学球的幼年张继科成长之路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鲜花也有荆棘,年少的张继科在比赛中不总是所向披靡,也会有起伏跌宕。2000年9月,全国乒乓球南北赛区单打总决赛在湖北宜昌举办,来自全国南北赛区的单打前八名共十六名顶尖少年齐聚这里,一争高下。在比赛的第一天,张继科情绪饱满,非常顺利地连赢五场。但是在当天最后一场比赛时,张继科出现了意外状况,也许是比赛时间久了过于疲惫,他突然像被霜打蔫了的茄子一样,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来,面对着实力较弱的对手,失误不断,连连丢分,作为教练的申蓬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在中场休息时进行了技术指导,但是收效甚微,最终输掉了这场比赛。

申蓬华教练比赛间隙指导张继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