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未来 发展中的潍坊体育产业(2)
时间:2019-04-24 13: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此外,我市还成功打造中国足协潍坊国际青年女子锦标赛、潍坊国际风筝锦标赛、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锦标赛、潍坊(峡山)国际乡野马拉松赛、滨海沿海骑行赛等高端品牌赛事。高端国际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潍坊的国际知名度,让世界了解潍坊,让潍坊走向世界,进一步提高了潍坊体育赛事水平,擦亮了我市的体育赛事名片,这一系列国际赛事已成为我市城市品牌宣传的重要媒介。 重点体育产业项目有序推进 近年来,市民的健身热情持续高涨,各种项目尤其是风筝、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搏击、越野跑、户外运动、自行车、滑雪、器械健身、体育舞蹈、钓鱼、棋类、游泳等传统项目的健身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市体育运动休闲场所发展日趋活跃。我市先后建成青州驼山滑雪场、青州双贝体育公园、青州云门山四季滑雪场,滨海荣和国际赛车场,安丘青云山滑雪场,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的健身步道、弥河金海湾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高新区“万声健康工场”等大型体育设施。 此外,目前正加紧推进包括奎文铁路体育公园(线性城市口袋公园),正在谋划的潍城泰山体育智造小镇,寒亭中房体育公园,高新万声健康工场,诸城赛拉松国际定向越野运动基地,诸城奥体健身大源枫香小镇旗舰店,山东(高密)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体育+医疗”项目,高密体育培训综合体,临朐智慧体育“十八变”,渤海之眼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等十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工作。 我市还不断发挥政策和扶持资金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体育赛事举办,活跃体育产业市场,近年来,安排近500万元市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对部分优秀体育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体育产业政策、人才引进有力度 2016年8月,市政府正式颁布《潍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方案》,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加快培育市场多元主体,吸纳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大力延伸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市体育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潍坊市市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暂行办法》,从体彩公益金中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奖励全市发展好的部分体育类企业。 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外,我市还大力推进招院引所和招才引智。椐了解,我市正到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大学等专业院校及“双一流”大学招引高端人才。2019年,我市积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继续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合作,提高体育科研水平、体校办学水平。 此外,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潍坊市全民健身中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扎实做好体育休闲运动小镇等体育产业项目推进和新项目引进工作;着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管理、高端赛事引进、体育运动休闲、知名体育公司引进、“互联网+体育”、“体育+”等方面上做文章。 体育惠民工作成绩斐然 2018年以来,我市群体工作围绕群众锻炼比和体质合格率这两项指标提高为核心目标,从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指导、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8年,我市成功举办了潍坊市第五届龙舟赛、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9月8日“世界健身气功日”活动、山东省第三届广场舞大赛城市晋级赛、潍坊市公益瑜伽进社区活动、2018年全民健身志愿宣讲活动、2018年全国健身气功走基层活动等活动,还组队参加山东省第六届黄河三角洲县域健身联动活动、山东省第四届半岛蓝色经济区健身联动活动、山东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击剑、武术、羽毛球、国际象棋等比赛,推广了健步、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轮滑、击剑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了健身气功、武术、龙舟等民族民俗传统项目。 此外,按计划组织了各类指导员培训,重点加强了对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高标准完成了省定扶贫村场地建设任务,根据《全市农业农村和精准扶贫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分工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2016-2018年三年期间,已全部完成了337个省定扶贫村健身场地建设任务。 在过去的2018年,潍坊市共投入省、市级体彩公益金1470万元,严格按照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程序对行政村(社区)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工程、拼装游泳池项目、笼式足球场项目、多功能运动场项目进行了招标,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383处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4处拼装游泳池、3处笼式足球场、2处新型社区健身场地、2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1处乡镇工程。根据省体育局部署,我市还开展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创建工作。 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明确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虽然有新的起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较低”等仍然是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潍坊市体育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与我市在全省的经济地位相比还不匹配,特别是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体育服务业(俱乐部)为主,经营企业为辅,生产企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县(市区)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缺少当地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而在经营管理上,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商业化运作的人才匮乏,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仍然只会“看场子、看馆子”,缺乏应有的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整个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松散的状态,这与做大、做强的体育产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找到问题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2019年,是“工作落实年”,也是开启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征程、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一年。 记者从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下一步体育产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福州:提升奥体商圈价值 建设体育文娱商业综合体
- 下一篇:新技术、新商业、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