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迪克体育移动版

主页 > 乒乓球 >

绕过这3个大坑,打乒乓球少走两年弯路!(2)

这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或初学球友,跟教练学球时的回合数很多,一跟其他球友对打,相同的练球内容三、四板就掉球,多半原因就是教练的球喂得太准确了,也习惯了供球的节奏,而学员便因此而疏忽没有确实去判断盯球以及移位,所以换个陪练对象便打不好球了!

判断的意识在学球初期就要一直不断的要求叮咛,不能够等动作定型了再回头去要求判断,或是觉得动作定型之后,击球的回合数有了便自己会判断了!很多球友都有这问题,在球友之间动作算是好的,但是一比赛特别容易打到手、打到板边,这里边判断跟盯球的问题很大,要调整回来,真的很辛苦!

通过盯球判断调整脚下步法,才有这一板高质量侧身暴冲

误区三:追求标准化,把动作拆解的支离破碎

动作讲解与纠错,是指导初学球友花费最多时间的。初学球友往往希望动作是有标准的,希望得到一个一劳永逸、放诸四海皆准的答案,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用再多加赘述,看马龙、许昕、樊振东他们的动作有没有一样便可以明了!

动作是没有标准化的,不能以挥拍时手臂夹角呈120度;切球时拍面呈45度......等方式去死记硬背,而是在发力协调的情况之下,动作有着合理的范围。把握住几个重点去纠错,例如正手击球时的手臂抬肘问题;转腰与否可以看肩膀有没有转动之类的重点即可!

动作拆解的支离破碎,容易让人想起古人眼中的美女:瓜子脸、柳树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但是我们在路上看到的美女不一定有这样的标准,但也是很漂亮。实际上若是将这些标准凑起来的脸孔可能还吓人一跳,重点在于看得顺眼舒服就好,就好像动作要求发力协调就好,硬是去拆解,组合起来的动作可能是不成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所认知的正手攻球,挥拍的结束位置拍尖约在鼻尖或眉心左右的高度,但是如果球友的站位重心太高,他就只能挥到肩膀高度而已,再高会打不到球,硬挥到眉心位置可能每一球都打出界了!

再或者又因为能力不够转腰不充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挥拍幅度,球拍要挥到左肩位置才行。硬要求挥刀眉心位置,动作看起来就不大协调了。

所以打乒乓球这事儿很复杂,越是精巧细微的动作,越能看出功力来。咱们业余球友虽然达不到专业运动员的实战水平,但如果能够跳出这3个常见误区的困扰,练球少走两年弯路还是没问题的,也能够收获到更多的打球乐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