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中国建筑师马岩松10个作品被收录为巴黎蓬皮杜永久馆藏(2)
时间:2019-04-18 13: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设计与建造伴随中国的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在很多大项目被大设计院和大建筑师包揽的境况下,MAD在自己的坚持中前行,他们将视野放到更远的地方。尽管很多投标和竞赛石沉大海,当然围标的情况也不少见,但马岩松没有任何妥协的念头。用那时候被称为先锋的设计理念挑战四平八稳的建筑形态,以探索代替稳妥,以年轻对抗陈腐,用自己认为面向未来的建筑精神,与现代主义中的陈词滥调保持距离——无论当年,还是现在,MAD在某些人看来,显得很异类。 “都市蜃楼” MAD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方案 2016年,蒙帕纳斯大厦宣布举办国际竞赛,MAD的改造方案根据光学凹镜原理,将建筑立面的每一片玻璃设定到特定角度,使得整个大楼成为一个城市尺度的凹面镜。巴黎城市的街区,道路以至于周边建筑的屋顶被反射,并倒挂在空中。 胡同泡泡32号(中国,北京) 植入到北京四合院的胡同泡泡,在适应多种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的情况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 四合院幼儿园(中国,北京) 围绕一座四合院,MAD为北京乐成幼儿园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顶。屋顶以低矮平缓的姿态水平展开,将不同建筑间有限的空间更大限度地转化为一个户外运动和活动的平台。屋顶下方是开放布局的教学空间、图书馆、小剧场等,是孩子们的日常教育空间。 理想在现实中闪光的时候,总是让人欣慰。当事务所账面上不足3万块钱,眼看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终于传来了好消息。2006年,MAD赢得加拿大多伦多超高层建筑国际竞赛,也就是如今早已落成的梦露大厦,其惟妙惟肖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突破摩天楼一贯的呆板冷漠形象,令人刮目相看,一举成为MAD留在全球视野中的代表作。而必然的是,扑面而来的又一轮媒体轰炸,彼时,北新桥某胡同里的MAD事务所里,熙来攘往。 之后的故事,以及近十年来陆续开工或即将落成的建筑,就再没离开过公众视野。如哈尔滨大剧院、朝阳公园广场、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会议中心、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以及黄山太平湖公寓、比弗利山庄“花院”住宅、“胡同泡泡”218号等……累月经年,恍若一瞬间,马岩松的名字和MAD的作品,不仅是很多人闲谈与争论的对象,也成为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对话全球的不可或缺的存在。马岩松和MAD用建筑作为媒介,让自己和这个世界保持友好而独立的关系。 哈尔滨大剧院(中国,黑龙江) 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特征为灵感。大剧院顶部的玻璃天窗纳入室外的自然光,室内主要以当地常见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呈现柔和温暖的氛围和多变的有机形态。建筑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平台向市民开放,强调大众的互动与参与。 朝阳公园广场(中国,北京) 设计以中国山水艺术为灵感,在城市中心再现“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和空间。双塔外立面纵向突出的脊线内部,设置了通向每个楼层的通风过滤系统,可将自然风引入每一层空间。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中国,南京) 项目基地由六个地块组成,其中两个街区被一座立体城市广场连接。不同尺度的连廊、走道穿插在几个连绵起伏的商业综合体中,引领人们从繁忙的地面街道漫步到立体公园,游走于建筑与景观之间。 本就是说不完的故事,这时候拿出来回望,变得更有意趣。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马岩松时刻,无疑将掀起一次东西方文化与社会现实差异在建筑语境下的对视。而这位中国建筑师的成长经历,也反衬出当代中国建筑界热切盼望在大干快上的时代寻找自我。 8600 Wilshire(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18个住宅单元居于底层临街商业空间之上,起伏的立体天际线犹如洛杉矶附近连绵的山地,成为一座在城市中心的小山丘。每户都有独立的、朝向中心庭院的阳台,在培育社区邻里关系的同时也保持了各自的私密性,在高密度城市中创建自然和社区相融合的居住环境。 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中国,北京) 音乐厅主体建筑被一片绿色盎然的树林和南侧的荷花池围绕,主音乐厅内部采用环抱葡萄园式的空间布局,通过光和影像将观众带到远离城市和喧嚣的场景。临近南侧的荷花池,音乐厅同时设置了400座的大排练厅。内部墙面采用的深色多曲度木墙用于声音反射和吸收,可提升的舞台后反声板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和绿色带到室内空间。 北京“社会住宅”项目(中国,北京) MAD首个社会住宅项目,探讨在相对有限的投入下,如何利用社区空间的丰富趣味令普通人的居住达到和谐自由。即将在2019年落成,为保障性住房设计开辟更新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哈哈健身房》发海报MV 打造今夏爆笑情景喜剧
- 下一篇:悲剧发生在北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