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生:国际乒联主席不好当 欣慰小球改大球成功(2)
时间:2019-04-12 19: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次
纸上谈兵容易,谁去落实却是个问题。作为主席,徐寅生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个责任,就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召开的国际乒联会议结束后,他立刻打电话给上海红双喜的副总楼世和,问他能否先做出40毫米的大球作为样品,让运动员们试打。住在奥运村指挥队伍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获悉后也给他们打了电话。徐老坦言,做一个大球并非那么容易,要先开模具,然后再加工,费工费钱;如果改大球,原有的乒乓球库存量巨大,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但楼总和董事长黄勇武马上表示支持,他们说只要是中国乒协的提议,为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红双喜一定全力以赴,这让我深受感动。” 40毫米大球很快做了出来。中国乒协给国际乒联及不少协会送球,让他们试打,接着又在苏州办了一个大球邀请赛,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应邀与马琳等中外好手一起比赛,新闻媒体推波助澜,科研人员现场进行测试,还对观众及各方面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使用大球的反应,小小的大球在苏州掀起了高潮。比赛结果是老萨夺得冠军,拿了奖金,对大球大加赞赏。“在现场看,确实是比赛回合增多,精彩球不少,各方面反应良好。”徐老说,不久之后的科研结果表明,大球与小球相比速度下降13%,旋转减弱21%。后来,欧洲人在丹麦也搞了个大球邀请赛,通过两次活动,大球基本上得到了认可。由于徐寅生的国际乒联主席任期到了,这项改革就由沙拉拉继续推进。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之后的扬州世界杯上正式开始使用大球。 “现在看来,大球的改革还是成功的,比赛的观赏性有了明显提高,许昕与朱霖峰的42板对轰场面能够出现,用大球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说起这一改革的成效,徐老颇感欣慰。 ——选自2019年第4期 《乒乓世界》纪念中国首夺世界冠军60周年专辑 (责任编辑:admin) |